别问我为什么喜欢天然染色,自己看
使用从大自然中取得的天然染料,所进行的染色活动,都可称为天然染色。它包含植物性染料(如蓝靛)、动物性染料(如紫胶)及矿物性染料(如朱砂),其中以植物性染料的使用最为普遍,且可用的材料种类也最丰富。
今天化学染料如此发达,为何还要推广天然染色?
化学染料发明至今不过百余年,它虽然使染色效率提升千百倍,却也产生极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以水资源污染、土地污染与空气污染最为严重,这是当今人类不得不正视的重大课题。
在化学染料发明以前的数千年文明中,人类的染色资源并不虞匮乏,当时大家都使用取之于自然,最后也能分解而回归自然的天然染料,这种传用数千年的先民智慧,应该加以研究与发扬,使现代人在面对染色问题时能有检讨与反省的机会。
推广天然染色有何积极意义?
历史文化意义:天然染色累积了许多前人的经验与智慧,这些优良的色彩文化应该重新赋予意义,才不会使文化形成断层现象。
环保意义:天然染色的特点在于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同时可以避免化学染料的严重污染问题。
美感层次意义:天然染色不但可以得到各种鲜艳的高彩度色,更可以得到大量细腻的中间色,优雅的色彩是大自然最慷慨的赐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并且,透过不同次数与不同色相的复染,可以染出更丰富隽永的色彩层次。
何谓植物染?
植物染料于中国,远在周朝开始就有历史记载,设有管理染色的官职-染草之官-又称染人。在秦代设有【染色司】、唐宋设有【染院】、明清设有【蓝靛所】等管理机构。从大自然中萃取矿物与植物等染料,将青、黄、赤、白、黑称之为五色,再将五色混合后攫取其它的颜色。以及日本古代染色中有名的【草木染】亦是。在今日崇尚环保自然的风潮中利用自然界之花、草、树木、茎、叶、果实、种子等进行之植物染的研究与创作融入生活中,有别于化学染料,不会产生有害大自然的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废水,或其它的工业污染。得自植物界的染料,在美丽的颜色中回归自然和环保。
“草木染”是使用天然植物染料进行面料染色的技术,是中国传统的织物染色方法,具有天然、环保以及现代工业染织无法表现的艺术性,但是现在却在中国已经失传。现在我们重新从日本引进和掌握了这项艺术,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国的传统艺术是有很大意义的。
人们利用天然有色物质染丝、棉、毛织品等很早就开始了。古书的记载和出土的文物,都说明了我国早在西周时代已经明确分煮、渍、暴、染4个步骤染色,并设【染人】这一官职。我国古代染色是采用天然植物中所含的色素,如染青蓝色的靛蓝。这是一种存在于靛蓝草枝叶中的物质,经发酵后产生可溶性的白色溶液,将织物浸泡在这种溶液中后取出,在空气中氧气的氧化作用下生成不溶于水的青蓝色,它耐日晒水洗和加热。至今我国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蜡染工艺,就是先用加热熔化的蜡液在白布上描绘图案,然后放进靛蓝草发酵后的白色溶液中,经空气氧化后用水煮,把蜡脱去而成。这种技术从汉代已开始,唐代已盛行。现今的靛蓝已用化学方法制成。
还有染红色的茜草,在它的根茎中含有红色素,也是经发酵后生成的,用明矾等作媒染剂将织物染成红色。还有染黄色的桅子,又称黄桅子,是一种小灌木,开白色的花,很香,花后结果,果供染色。
古埃及人、古印度人也用靛蓝、首草等作染料。据说埃及几千年前包裹木乃伊的青色麻布是用靛蓝染成的。印度人还用一种寄生在不同植物上的胭脂虫体中所含的红色素染色。古希腊罗马人也用另一种动物染料,是一种贝壳类动物,分泌一种液体,暴露在空气中后由黄色经绿色和蓝色,最后变成紫色,是一种名贵的紫色染料。
在十九世纪末期从煤块提炼颜料成功之前,染料大部份都来自植物的根、树皮、叶、花、种子或木材。事实上,我们祖先在三千年以前已懂得用植物色素,来染制衣服、器皿、渔具、食物和化妆品。西晋时代的《南方草木状》记载,从苏木(学名Caesalpinia sappin)提取黄色染料。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列出了20多种颜料的来源、染制和定色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