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防晒功能的抗紫外线指标鉴别
紫外线,简称UV,它对人们既有有利的方面,又有有害的方面,优点是杀菌促进骨骼发育,但是长时间接触会使皮肤老化产生斑点皮肤炎乃至皮肤癌、促进白内障。紫外线照射到织物上,一部分被吸收,一部分被反射,一部分透过织物。透过的紫外线对皮肤产生影响,为减少紫外线对皮肤的伤害,从纺织品方面来说,必须减少紫外线透过织物的量;也就是说照射在织物上紫外线的反射和吸收越多,透过织物的紫外线就越少,对紫外线的防护性能就越好,对皮肤的伤害就越小。
1、紫外线的防护原理
市场上现有的防紫外线服饰产品,其防护原理主要是采用紫外线屏蔽剂对纤维、纱线或织物进行处理,从而达到防紫外线的目的。当然,织物自身就具有一定的防紫外线的能力,其影响因素有:织物组织结构、纤维原料、纱线配置及织物色泽等。一般来说织物越厚实致密,防紫外线的能力越强;从纤维的角度看防紫外线能力从高到低分别是大麻、涤纶、羊毛、锦纶、棉和黏胶;纤维越细防护效果越好,短纤维防护效果由于长丝纤维。但是,有研究认为,户外活动人体衣着的紫外线透过率须在10%以下,其中皮肤易被晒红的人其衣着紫外线透过率须在5%以下,而对紫外线过敏的人,其衣着的紫外线透过率须在1%以下。因此单凭织物本身屏蔽紫外线能力是不够的,通过后整理可以得到的防紫外线面料。
防紫外线处理面料可以采取后整理与紫外线遮断纤维两种途径。后整理得到的防紫外线面料一般是在织物表面涂敷一层防紫外线物质。紫外线遮断纤维是在成纤聚合物中添加反射与吸收紫外线的陶瓷粉。
2、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评定
根据2010年1月1日实施的最新评定标准《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的评定》,防紫外线产品应该在标签上标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本标准的编号,即GB/T18830;2.UPF值:30+(UPF的测定大于30,并且UVA的透过率小于5%)或者50+(UPF的测定大于50,并且UVA的透过率小于5%);3.长期使用以及在拉伸或者潮湿的情况下,该产品所提供的防护性能可能减少。
该国家标准是推荐性标准,而非强制性标准,也就是企业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是否生产防紫外线产品,但一旦要宣称自己的产品为“防紫外线产品”,那就必须遵循这个标准。
UPF是英文ultravioletprotectionfactor的简称,即紫外线防护系数。根据中国国家标准中的定义,UPF指的是“皮肤无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与皮肤有织物防护时计算出的紫外线辐射平均效应的比值”。这个定义比较抽象,我们可以这样理解UPF的物理意义,比如UPF值为50,就说明有1/50的紫外线可以透过织物。UPF值越高,就说明紫外线的防护效果越好。
一般男衬衫的抗紫外线指数在UPS10以下,厚重的棉制牛仔裤却可以轻易超过UPS50的高标准,太薄的而通透的聚酯与羊毛排汗衣也无法达到UPF15的户外最低标准,所以不太抗紫外线的的面料必须依赖各种处理来提升到UPS30以上才算是符合户外使用需求。
3、防紫外线纺织产品的测试方法
国内外采用较多的纺织品防紫外线性能测试方法主要有两种:仪器法(略)和直接法。直接法包括人体照射法和变色退色法。
1、人体照射法:在同一皮肤相近部位, 以一块或几块织物覆盖皮肤,用紫外线直接照射,记录和比较出现红斑的时间以进行评定,时间越长说明其防护效果越好。
2、变色退色法:将试样覆盖于耐晒牢度标准卡上,距试样1250px处,使用紫外线灯照射,测定耐晒色牢度标准卡到一级变色时的时间。所用时间越长,说明遮蔽效果越好。
防紫外线纺织品目前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防紫外线添加剂引入纤维后易挥发,难长久保持防晒降温的功能。随着现代人类越来越重视对紫外线的防护以及新助剂的研发,使得具有这一功能的纺织品有着非常广阔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