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在线留言|收藏庄杰化工|网站地图欢迎光临广州庄杰化工有限公司官网!
全国服务热线13902200874

热门搜索:飞织鞋材防水剂织带防虹吸低温C6防水剂纱线防水剂PU人造革防水剂

吸湿速干剂,功能性助剂,前处理助剂,短流程染色助剂
首页 » 庄杰资讯中心 » 印染技术 » 【干货汇总】坯布印染加工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干货汇总】坯布印染加工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文章出处:责任编辑:人气:-发表时间:2015-09-06 14:00【

  关键词:胚布印染,染色加工,染色问题


   坯布印染加工问题主要有哪些?坯布印染出现问题了,怎么解决呢?如果您不知道,那请您看下文吧。本文集合了坯布印染加工的44种常见问题。欢迎转阅。庄杰化工,400-888-6775


   (1)油滴状染斑

 

    外观:多发生在E/R混纺织物,染色后有油滴状之斑点,较正常部位颜色稍深。以放大镜观察,在织物浓色部位之毛绒,尖端呈现微小珠状,且较正常部位之毛绒为多。

 

    成因:此乃由于烧毛不均匀所致,染斑浓色部位,毛绒未能充份烧除,在尖端成为融团,吸色性较强,故染色较浓。

 

    (2)浸透不良斑

 

    外观:染色后之布面呈现深浅之彩云状。

 

    成因:1).退浆不够充份,或经处理脱下之腊质等物,再附着于织物上 。 2).浴染时浴比过小,升温速率过快,使染色液呈胶化之状况。

 

    (3)精练斑

 

    外观:在精练过程,精练掉下之织物中非纤维物质与精练剂结合,再夹杂有织物掉落下之毛绒,又粘附在织物表面上。视之布面上有不规则片状之黄色痕迹,以指甲轻刮,则有短毛绒及碎屑掉落。

 

    成因:1).精练剂于常温中易于凝结。2).用精练釜精练时,水洗不够充份,或水洗之温度较低。 3).在连续式精练,精练室内积有沉积物,或精练药槽内泡沫过多及轧辊表面不洁。

 

    (4)练漂破洞

 

    外观:坯布正常,经过氧化氢漂白后,布面有相判之经纱或纬纱断裂,形成小破洞。

 

    成因:布面上粘有铁锈,或漂白浴用水中含有铁离子,在布匹漂白过程中,与过氧化氢急骤氧化而使纱断裂。

 

    (5)色花

 

    外观:布面有不规则片状之颜色深浅。

 

    成因:前处理工程之退浆,精练未能彻底作好。

 

    (6)雾斑

 

    外观:片状之染斑,有深有浅,轮廓不明显,形状大小不一,发生之位置不集中,亦无一定之规则。

 

    成因:1).待染之织物,被溅到污水或其它药品。 2).练漂后未立即烘干,长时间堆积在布车上,部份织物发生风干之水 印。 3).坯布沾染油污,坯检时以强力去污剂刷洗后残留之痕迹。

 

    (7)色差

 

    外观:染色或印花织物,染出之成品颜色,或印花花纹之颜色未能与所指定 者完全相同。

 

    成因:1).指定色样所用之样本过小,打样后对色时即未能作到完全相同之对 色。2).于配制染色液或调制印花浆时,称量染料、助剂不够精确。3).制程与打样之条件未能完全配合,且未作经验性之修正。

 

    (8)缸别色差

 

    外观:大批量之织物,分数缸或一缸数次染色,非在同一缸染色者,有色光 深浅之差别。

 

    成因:各缸虽同一型式,但其功能会略有差别。在染色制程中,各次操作之条件亦无法尽同。

 

    (9)阴阳色

 

    外观:染色全幅织物,正、反两面之颜色有色差。

 

    成因:1).压染轧辊出布边,布匹行进方向未与压吸线在同一平面内。 2).压染后预干时织物两面所受之热量不同。 3).树脂加工时织物两面所受之风速不同。

 

    (10)左右色差

 

    外观:全幅之织物,由左布边至右布边颜色逐渐变深或变浅。将两布边折合 对比,颜色有显著之差别。

 

    成因:1).压染机轧辊之压吸率,由左至右逐渐变大或变小。 2).印花滚筒罗拉或滚纲雕刻或制作不善。 3).印花滚筒罗拉或滚钢左右所受之压力大小不等。 4).在预干、固色或树脂加工时,箱内左右之温度或风速不相同。

 

    (11)中稀、中浓

 

外观:织物在近布边与近中央部位之颜色,有深浅之差异。

 

成因:1).在开幅交卷染色机,扩布装置曲度不适宜,使布幅吸着染液率不一致。染液槽内之温度两端与中央不一致。添加新染色液不均匀。 2).在液流染色机,织物循环速度较慢,而升温之速率较快。 3).在开幅连续式染色机,轧辊中央与两端压吸率不一致。烘干时温度 与风速两端与中央不均一。在连续染色过程中,布身所受之张力不均一。 4).前处理加工时已形成之织物中央与两边不一致。 5).罗拉或罗大利印花时,所施之压力中央与两端不一致。 6).染色后未随即树脂加工,或上树脂后未完全烘干,长时间堆积。

 

    (12)首尾色差

 

    外观:一组含数匹或数十匹之织物,在同样设定之条件下连续染色后,开始与结尾施染之布匹,颜色有深浅之差别。

 

    成因:1).在前处理过程中,一批织物发生前后有退浆、精练、漂白、丝光、定型等之差异。2).在开幅交卷染色时,使用组合之染料染着率不一致,导布与卷法不 适当,染料追加错误,染色温度控制不当,均会造成首尾色差。 3).在连续染色时,压吸率发生变动,染色液之安定性欠佳,烘干时之 温度逐渐发生变化。4).染料与合并使用之助剂如相溶性不良,会发生染料粒子与水之不均 匀层。因毛细管作用,水先进入纤维中,致使染液之浓度改变,造成首尾色差。 5).使用冰染料染色时,在长时间之浸染过程中,染料会徐徐发生水解 ,亦会造成首尾色差。

 

    (13)移染

 

    外观:由于染色之织物于烘干时,织物中所含之水份蒸发,染料随水移动而移向织物表面,使织物表面之色调发生浓浅之变化。

 

成因:1).压染时设定之压吸率过大。2).调配染液时,使用之染料过量,亦即染液之浓度过高。 3).染色后烘干前放置之时间过久。 4).烘干之速率太快。 5).未添加移染防止剂,或添加之量不足。

 

  (14)染料斑

 

    外观:染色织物之表面有片状颜色较深,形状不一,及位置不规则之较大斑点。

 

    成因:1.使用之染料、助剂不当。染料之溶解、分散不够充分。 2).染料或助剂含有不纯物。 3).染色用水硬度过高,未使用软水,或采用软水之软化剂欠当。

 

    (15)染着条斑

 

    外观:染色织物相邻排列之纱或纱群,在色调、浓度、艳丽方面呈现差异。 有仅一条者,亦有数条纱成带状者。长度有较短者,亦有全匹者。

 

    成因:此为染色织物所用化学纤维之化性问题,因染色染着性之不同而发生 此种差异。

 

    (16)光泽条斑

 

    外观:非起毛染色织物之表面,在受到光线直接照射时,颜色会呈现成条状之深浅或明暗之差异。

 

    成因:此为染色织物所用化学纤维之物性问题,因织物中纤维对光之反射性 、吸收性、透过性等不同,致使光泽度、透明度、白度等在观察上发生差异。例如化学纤维中之添加剂、结晶程度、配向度、非结晶状态等,均会影响纤维本身之光泽。

 

    (17)染色织纹斑

 

    外观:非平纹组织之染色织物,依组织之变化,布面颜色有深、浅或明、暗之差别。

 

    成因:由于织物组织结构之原因,使织物交织点之分布,及经纱与纬纱间之排列关系不同,致使织物对光线之反射性、过透性不同。

 

    (18)间隔条斑

 

    外观:在染色织物之经向或纵向,成直条形颜色深浅之差别。成因:于染色时织物之经纱发生移动,使纱之配列密度不均匀,相邻纱间之 空隙有大有小,产生差异,致使在视觉上有浅有深。

 

    (19)导染剂斑

 

    外观:聚酯纤维织物染色之布面,有滴状之浓染点。

 

    成因:1).常压浴染聚酯纤维织物时,因导染剂分散不良,于吸收染料后在布 面上形成斑点。 2).常压染色时挥发之导染剂,在机顶凝结,滴下落于被染物上。

 

    (20)经纱条纹

 

    外观:匹染之梭织布,布面经纱方向有降雨状之条纹。严重者,在坯布之布面亦能看出。此种瑕疵,因检验场所之明暗度,观察之方向、距离之远近不同,会有呈现显著与不显著之差别。

 

    成因:1).由于织布用纱之支数、均匀度、捻数及纱之横截面形状等之差异而形成。 2).选用之染料不当,尤其在染绿色时较易发生。 3).如系聚酯加工丝织物,染色前退浆处理不当,局部残留有糊剂,在染色时较不上色,颜色较浅,而显现有经向条纹。

 

    (21)染色横条

 

    外观:在梭织物之纬向,或圆编针织物之横向连续毛圈,经染色后颜色呈现较深或较浅之 带状。

 

    成因:1).梭织坯布有密路或稀弄瑕疵。2).针织物于织造时,喂纱张力不匀,或毛圈个数稀密不匀。 3).织时使用规格相同而批号不同之丝状化纤纱。 4).针织用化纤丝,在丝加工过程中,加热过程温度之不均一。

 

    (22)染料点

 

    外观:1).在染中、浅色织物之布面,有同色系之微小色点。 2).在漂白或浅色织物之布面,有他种染料之微小色点。

 

    成因:1).染料溶解不良,尚有微小之颗粒未溶解开。 2).染料搬运途中发生飞扬,落于存放待加工之织物上。 3).未将机械设备清洗干净,于深色加工完毕后,继续加工浅色时。

 

    (23)绳状痕

 

    外观:绳状染色时因织物缩成绳状,染色后布面沿布长之方向有不规则之颜色深浅皱纹。

 

    成因:利用文琪或液流式染色机染色时,织物未作预定型或定型不足。于染色中滚动条故障停止运转。急骤之升温或降温。染色浴比过小,织物在缸内打结等。

 

    (24)压染折痕

 

    外观:梭织物开幅压染时,织物在两轧辊间浴经向折叠,在通过压力线时,因厚薄之差而导致压吸率不等。折叠之部位较正常者颜色略浅。多发生在一匹织物之两布头部份。

 

    成因:1).待压染之织物在前处理过程中已产生折痕,定型时未能完全消除。 2).压染机进布装置之扩布器失效,未能将织物张开。 3).匹与匹间接缝不良,有皱缩或不整齐之现象。

 

    (25)木纹

 

    外观:染色织物之表面,呈现木纹状之光泽斑。

 

    成因:1).经轴染色时,织物之收缩过大,而使卷层发生移动。 2).经轴染色时,卷置过紧,致使染色液之循环不正常。

 

    (26)布边染色不良

 

    外观:染色后之织物,布边呈现异于布面之色泽。

 

    成因:1).坯布之布边过松或过紧。2).染色前定型时,布边受高温夹板之夹持。 3).染色时布边发生卷边。 4).开幅交卷染色时,卷绕不齐,布边发生氧化作用。 5).开幅交卷硫化或瓮染料染色时还原不足。 6).开幅压染时布边与布面之压吸率不一致。 7).染色后洗净不够充份,布边残留药品。

 

    (27)布边变色

 

    外观:印染整理后之成品织物,布边之颜色较正常者深浅不同。

 

    成因:1).树脂加工时,针板或夹板温度过高,染料发生升华逸去。 2).使用回转圆筒烘干机烘干织物时,温度过高,布边围绕布圆筒上过紧。

 

    (28)布边痕

 

    外观:系指圆筒状针织物,筒状平折两边转弯之部位,呈现染色异常之现象.

 

    成因:1).织造时所加之油剂变质。2).坯布存放不当或过久,布边受空气与阳光之作用而发生变或污染。 3).圆筒定型时,定型架温度过高。

 

    (29)烫痕

 

    外观:染色织物之布面,有上色较浅之大折痕,面积大小不一,方向亦无一定,多发生在E/C混纺梭织物。

 

    成因:系由于使用输送带式连续练漂机,机内充以饱和蒸汽,不锈钢输送带 受高温干涸,与折叠其上之织物紧贴,使织物因受少而降低其吸色性。

 

   (30)异色污染

 

    外观:织物表面呈现大面积无一定形状之其它颜色污染。

 

    成因:1).织物在湿润状态时,与不同颜色之染色织物接触所发生之污染。若 颜色相差悬殊者更为明显。 2).在加工或搬运过程中,器具未能彻底洗净。

 

    (31)泡沫污染

 

    外观:织物表面有泡沫残渣贴附,烘干后成大片状或粗条状颜色略白之痕迹。

 

    成因:1).染色液之泡沫较多,附着于布面上。多由于选用之分散剂与助剂不当。 2).还原液之泡沫较多,尤以使用瓮染料染色后还原时较易发生。

 

    (32)凝集污染

 

    外观:染色时染料相互间、染料与助剂间发生凝集,而使染料溶解不良。染色后在布面上发生纹状或短条状颜色较深之污染。

 

    成因:1).染料溶解、分散欠佳,或染料中混有其它化学药品,及染色 用水之硬度过高。 2).染料与助剂之组合不相宜,或助剂之添加时机、次序不恰当。

 

    (33)滚筒污染

 

    外观:布匹在染整过程中,经过圆筒形装置时,因圆筒周面之不洁,例如粘有油质、化学药品、染料及其它污秽物等,污染到布面上。形状多为小片状,且两处污染间有一定之距离。

 

    成因:1).导布辊粘有油迹。 2).压辊粘有焦油状色淀,或由织物上脱落下之短纤维等污秽物。3).烘干之圆筒粘有油渍及污秽物。

 

    (34)药品污染

 

    外观:织物表面有点状、片状之变褪色、污染或变质。

 

    成因:由于非应该使用之化学药品渗入织物中而形成。

 

    (35)染色停机痕

 

    外观:沿织物之纬向或横向,有一条2自10公分宽之痕迹,较正常之颜色为深或浅,且其两边有似水印状。

 

    成因:机械在正常运转期中,因停电、卷布或其它机械故障,突然停止运转 时,织物被夹持在两轧辊间,发生在压吸染色液或压吸还原液时。

 

    (36)色斑

 

    外观:已包装好之成品织物,打开后布面有同色较深之斑点。成因:染色整理后之织物,以密封式包装,因蒸发水汽之凝结,对湿坚牢度 较弱之染料与加工剂,会使其产生移动而形成斑点状之污点。

 

    (37)花纹模糊

 

    外观:印出之花纹线条不够清晰,使图案有模糊之感觉。

 

    成因:此种织物瑕疵多发生在罗拉印花。印花滚筒刻不善及刮刀压力过小,均会造成此种瑕疵。

 

    (38)脱版

 

     外观:两色或两色以上所印之花纹,未能遵照原设计之图样衔接组合,致有偏离或满底印花露白之现象。

 

    成因:在印两色以上之花纹时,版与版之关系位置未能确切对齐。

 

    (39)缺浆

 

    外观:原设计之花纹,部份或全部未印出。

 

    成因:1).罗拉印花机浆槽内之印花浆用尽,未及时添加,或自动供浆设备故障。 2).在罗大利印花机给浆泵浦故障。

 

    (40)印花断线

 

    外观:印细线条之花纹,花纹偶有中断之现象。

 

    成因:1).因花纹太细,罗拉印花制版深度不够,罗大利版孔目太子,印花浆 不容易透过。 2).调制之印花浆粘稠度偏高。

 

    (41)印花折痕

 

    外观:在印花织物之布面,沿经向或纵向有梭形或长条形之面积未印出花纹。

 

    成因:在印花时织物布面皱折重叠,被遮盖之部位未印上花纹。

 

    (42)塞版

 

    外观:印花织物之表面,有小点状面积之花纹未能印出,或印出渗合成点状。

 

    成因:多发生在纲版或罗大利印花,印花浆中之粘块状物,贴附在印花版上,阻挡印花浆通过。

 

    (43)渡色

 

    外观:印出之花纹不够明锐,有向花纹外渡出之现象。

 

    成因:1).印花浆之粘稠度不够。 2).两色之印花浆重叠。

 

    (44)印花浆筒污染

 

    外观:白底印花之织物,受到极少量印花浆很均匀之污染,多发生于罗拉化之织物。

 

    成因:1).印花罗拉之镜面度不够,易于粘附印花浆。2).刮刀与印花滚筒接触不良,或刮刀未经常修磨,不够锐利。印白底黑色或深色较大之花纹最易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