链条与模式的完美扭转——纵观棉纺的五年之变
华茂集团:
金融做盾 新品做剑
“十二五”的局势对于中国棉纺企业来说可谓异常严峻。华茂集团在整个“十二五”期间实现了5年连续盈利,实属不易。华茂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方面得益于其利用金融工具为企业发展提高资金保证,另一方面得益于其坚持技术创新、不断研发新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进入“十二五”之时,华茂集团已经完成了资本结构调整,企业由原来的100% 国有变为国有占48.28%,战略投资者占36.77%,员工占14.95%,形成了公司发展与员工激励相互促进的长效机制。“十二五”期间华茂集团不断开发新的金融工具,在买方信贷、套期保值等方面进行有效探索,努力放大资本效应,有力地化解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在面对巨大的内外棉价差的原料压力下,华茂集团立刻调整发展思路,提出向技术要成本、要效益。围绕优化产品结构,持续开展技术创新,2011年公司在棉纱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采用国产棉花,成功开发出当今世界最细棉纱——Ne600纱线及面料。2012 年-2013 年度,公司开发新产品3713只,而仅2013 年1~10 月份,华茂就开发新品种1241 只,其中自主开发的新品种185 只。新产品远销欧美高端市场,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华孚色纺:
要做“时尚产业供应链的营运商”
“‘十二五’期间我感受到的变化主要是四个方面:第一是棉花原料过山车式的行情;第二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各种资源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给企业带来了一定负担;第三是在经历金融危机后,市场的需求总量增幅一年比一年下降;第四是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环境治理的成本越来越高,在一定程度上给企业增加了成本。”华孚集团董事长孙伟挺表示。
面对越变越恶劣的生存环境,华孚的应对之策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产业转移、产品升级以及企业转型。在产业转移上华孚已经在“十一五”期间就已开始进行探索,从新疆到越南,“十二五”期间的行业发展证明了这先人一步的英明。2015年7 月12 日,华孚色纺应发展需求联手恒天集团,在阿克苏投资兴建规模为100 万锭的色纺纱及6 万吨棉花染色项目,再次追加在新疆的投资
孙伟挺介绍,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实现年产值约50亿元人民币。有了新疆的成功经验,2013 年华孚开启了在越南产业转移的步伐,设立越南子公司。经营范围包括生产、加工、销售各类纱线及纤维、纱线染整,代理加工,棉花、纱线、服装及纺织、染整设备贸易,投资。
华孚在色纺纱领域是当之无愧的行业老大。早在2004年,其所发布的色咭就在第84 届世界流行色大会年度评选中获得了唯一的年度纺织品色彩大奖。几年前,华孚色纺就预测到纺织产品将向快时尚、差异化趋势发展,因此,企业在新产品开发和推广上不断发力,大力开发快时尚、差异化、科技型新产品,再加之不遗余力的和终端产品联合进行高水平的营销推广,华孚的品牌已经深入人心,而这也对其度过在“十二五”困难时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对于未来,孙伟挺表示:“要把过去22 年打造的‘全球最大的色纺纱供应商和制造商’转型成为‘时尚产业供应链的营运商’。”即在保持现有的产能基础上,继续加大对色纺纱流行趋势的引领,加大力量开展研发设计,增强华孚作为供应链前端的话语权,进一步扩大对品牌、市场、渠道的铺建,全方位地整合整个供应链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