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抗菌整理应用简述
卫生整理又称为抗菌整理,其整理目的是抑制和消灭附着在纺织品上的微生物,使织物具有抗菌、防臭、防霉、防虫的功能。卫生整理产品可用于日常生活用织物,如衣服、床上用品、医疗卫生用品、袜子、鞋垫以及军工用篷布等。
早期使用的卫生整理用药剂多含金属化合物,如铬酸铜、8-羟基喹啉铜等,使用浓度为1%~3%,由于含铜化合物都有颜色,只适用于要求防腐烂作用的渔网、伪装用网、篷布等。有机汞与有机锡化合物,如苯基汞、三烃基锡等有强烈杀菌作用,浓度低至10%~100mg/L也有灭菌与消毒作用,但毒性较强,一般只用于工业防霉处理。用于衣被等生活用织物的卫生整理剂,要求对皮肤无刺激性,如道地根226是有机胺化合物,使用时与树脂整理剂混合,可用于纯棉及涤棉混纺织物,供制衬里、褥垫、毛巾、手帕等;BCA/747由两种有机化合物组成,锦纶织物吸附上述化合物后,经十次洗涤,其残留量仍有防菌效果,适用于袜类、鞋垫、对人体安全无毒,可抑制脚癣菌的繁殖,还有一定的治疗作用。DC-5700是以有机硅为媒介的季胺化合物,能与纤维素纤维结合,使整理效果产生耐久性。这种整理剂不溶于水和油,穿着时不会被皮肤吸收入人体,可作内衣织物的卫生整理剂。由于人体分泌物在温湿条件合适时,有利于细菌繁殖,故汗液极易被细菌分解而产生难闻的臭味,如汗臭、脚臭等,织物经过卫生整理后,附着在纤维上的整理剂抑制了菌类的繁殖,从而减少了臭味的产生。
最近,日本市场上又开发出了一种光触媒织物,这是一种采用TiO2光触媒剂作为消臭剂的新型消臭织物,由日本歧阜县纤维试验场开发成功。其开发工作始自1995年,完成于1997年。他们将光触媒技术广泛用于纺织工业,开发出屏蔽型光触媒,并实现了工业化,纺出了光触媒纤维,并织成光触媒织物。目前这类产品正在全面推广,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所谓光触媒,是一种受光照射时能呈现消臭、抗菌、防污功能的物质,其代表物为TiO2 ,共有三种类型,即结晶结构为正方晶系的高温型的红宝石类和低温型的锐钛矿类,以及结晶结构为斜方晶系的板钛矿类。其中红宝石类TiO2和纺织品相关,常用作消光剂掺入纤维中,这种物质不具备光触媒的活性。而锐钛矿类TiO2却有光触媒活性,当其接受波长约400 nm以下的紫外线照射时,能引发光催化反应,表面形成很强的氧化力,可分解接触到的活菌、恶臭等有机物。在TiO2表面进行的光触媒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该反应将紫外线照射作为一种光子传递能量。TiO2一旦吸收了这一能级的光子,则形成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体。带正电的空穴能使TiO2表面吸附的H2O和O2被活化,生成氧化力很强的游离羟基和活化氧,就是这一游离羟基和活化氧可与作为有机物质的臭气或细菌发生反应,将其分解为CO2和水,完成消臭和产生抗菌功能。专家预计,TiO2将成为21世纪最有应用前景的卫生整理剂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