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染短流程前处理常见疵病
产生原因:
(1)工作液中含有重金属离子;
(2)织物在反应过程中铁质接触;
(3)织物上有铁锈液;
(4)水管中残存脱落的铁屑,特别是在停工一段时间后;
(5)采用的稳定剂不符合要求,甚至失效;
(6)水质中金属离子的含量已超标(标准为铁离子<0.2mg/L)。
解决方法:
(1)加工前发现坯布上有绣渍用草酸洗净;
(2)定期化验水质,若金属离子超标严重,则需要换水源;
(3)使用优异混合型(吸附+络合)稳定剂;
(4)化学品过滤后使用,开车时水管内放去存水,在喷射口包扎纱布。
产生原因:
(1)碱氧用量比例不当;
(2)碱浓度过高,导致双氧水过早分解;
(3)工艺条件未掌握好,导致两类反应失去平衡点;
(4)堆置汽蒸时间长;
(5)汽蒸时使用过热蒸汽;
(6)加工时发生故障,停车时间过久,造成局部脆损;
(7)稳定剂不符要求,失效或用量不足。
解决方法:
(1)采用中心旋转法优化工艺,应根据品种特点、客户要求、原料质量制定合理工艺;
(2)严格掌握工艺条件,及时检查和纠正;
(3)如采用过热蒸汽应给湿后使用;
(4)如中途停车过久,应及时放导带或用谁冲洗;
(5)使用优异混合型稳定剂。
产生原因:
(1)碱氧用量比例不当,工艺条件未掌握好,导致浆料、杂质去不净;
(2)轧碱打卷带液量不高,采用被动打卷;
(3)浸轧工作液时,液温高于布温;
(4)冷堆后未经高温热碱处理,水洗温度不符要求,水洗不充分。
解决方法:
(1)优化工艺,制定合理工艺;提高轧余率,采用中心辊主动驱动的打卷方式;
(2)浆料、果胶、棉蜡等杂质需要去净;
(3)浸轧工作液的温度需要低于布温;
(4)冷堆后需要经高温热碱处理后再经水洗。
产生原因:
(1)采用水玻璃作稳定剂,沉淀在织物上的硅酸盐未洗净。
解决方法:
(1)漂后用2~3g/L纯碱和净洗剂高温水洗;
(2)减少水玻璃用量,加用无硅稳定剂。
产生原因:
(1)碱氧用量比例不当,工艺条件未掌握好,导致两类反应失去平衡;
(2)双氧水浓度过低;
(3)堆置或汽蒸时间不足;
(4)采用被动打卷方式,打卷后采用加温堆置,前后温度不一致,导致布卷内外及各片段间效果不一致;
(5)轧液不匀,加液不匀。
解决方法:
(1)优化工艺,制定合理工艺;
(2)严格掌握工艺条件,及时检查和纠正;
(3)及时调整碱氧浓度;
(4)采用中心辊主动驱动的打卷方式,若加温堆置则需要保证前后温度一致;
(5)提高轧余率,适当降低履带箱堆置厚度,保持履带下水箱水位高度。
产生原因:
(1)打卷时操作不当,特别是在开始卷轴时;
(2)布卷不齐而导致边皱;
(3)导布辊不平整,并沾有污物、纱头;
(4)浆未退净,预热时温度未达到工艺要求,加工导布辊不平整,沾有污物、纱头等;
(5)预热时,直接蒸汽管冲向布面,蒸汽过大;
(6)带液量不高,履带箱堆布过厚,履带水箱水位过低。
解决方法:
(1)提高操作水平;
(2)加强设备保养,保证轧辊和导布辊的平整度;
(3)及时清除导布辊上的沾污物;
(4)加强退浆,保证预热时的温度,凡装有直接蒸汽管的不能冲向布面,并控制蒸汽用量;
(5)提高轧余率,适当降低履带箱堆布厚度,保持履带下水箱水位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