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纱线毛羽的因素和控制措施
影响纱线毛羽的因素和控制措施
1、毛羽的定义
纱线毛羽指的是伸出纱线主体的纤维端或圈。我国与日本、英国、德国、美国等国都用毛羽指数来表征毛羽的多少,毛羽指数的定义是:在单位纱线长度的单边纱线平面视图的某一边上,超过某一定投影长度(垂直距离)的毛羽累计根数,单位为根/10m(该指标数值的大小受测试长度和投影长度等因素的影响)。
2、毛羽的影响
毛羽造成了纱线外表的毛绒,降低了纱线外观的光泽性。过多的成纱毛羽会影响正常上浆,并在织造过程中,造成开口不清,断头增加。
纱线毛羽的多少和分布对布的质量和织物的染色印花质量都有重大影响,而且还会产生织物服用过程中的起毛起球问题。
3 mm以上的毛羽会严重影响后道的生产,影响纱线及其最终产品的外观、手感和使用性能。因此,纱线毛羽指标已成为当前的重要质量考核指标。
3、影响毛羽的主要因素
3.1 原料对毛羽的影响
原棉的纤维长度、细度、成熟度、短绒率、纤维所携带的杂质等在纱线的形成过程中,对毛羽的产生将带来直接的影响。
(1)纤维的抗扭刚度和抗弯刚度越大成纱毛羽就越多;
(2)纤维越细,纱线截面内的纤维根数越多,其纤维头端外露的可能性越大,则造成成纱毛羽的机率就越多;
(3)纤维自身所携带的杂质在纺纱过程中容易产生疵点,影响须条的正常运行与伸直平行,使纤维露出纱体的机会增加而产生毛羽;
(4)纤维成熟度好、长度长、整齐度好,则单位长度内纤维根数越少其成纱毛羽就越少。
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配棉的质量和回花的使用率,提高原料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3.2 前纺各工序对成纱毛羽的影响
(1)清梳联保持各机件状态良好,合理设置参数。减少对纤维的刮擦与损伤,以免在细纱高倍牵伸过程中被拉断的纤维比较多,使纱线的耐磨性变差,毛羽增多。增强分梳效能,同时尽量减少短绒的产生机会,伸直纤维,减少毛羽的形成机率。
(2)一般来说,普梳纱比精梳纱的毛羽多30%~40%。精梳排除了棉条中的大量短纤,提高了纤维伸直平行度,使成纱毛羽减少。精梳准备工序要注意减少粘卷现象,精梳适当增加落棉,保持顶梳、锡林和毛刷良好的工作状态,整个输棉通道要光洁无毛剌。
(3)并条工序要注意牵伸分配,提高纤维伸直度,减少毛羽的形成机率,喇叭口不能挂花,压力棒要定时检查、保证良好状态。
(4)粗纱工序应以适当提高粗纱捻系数对减少成纱毛羽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在所有有棉条通过的地方都要保持光洁,不能有挂花现象。
(5)前纺各工序使用的塑料棉条筒与棉条相互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纤维间相互排斥和吸引,一些短绒不能被正常包覆而形成毛羽,塑料条筒要光洁无毛刺。
3.3 后纺工序对成纱毛羽的影响
(1)细纱是纺纱的关键工序,其纺专器材的优劣对成纱毛羽影响较大。如:钢领直径不精确,圆整度、平整度不良,或有波纹、毛刺、凹凸不平与不光洁,钢领板不平或走动变形,上下运动不垂直;钢丝圈与钢领配合不良、嵌花;导纱钩起槽,对纱条的摩擦;锭子对锭尖中心不准等,都会导致纱线毛羽增加。细纱锭速、加捻区工艺条件及设备状态、牵伸分配、捻系数的大小都会影响纱线毛羽。
(2)钢丝圈的轻重直接影响毛羽,钢丝圈太重,纺纱张力大,气圈小,使钢丝圈对纱条的摩擦增加,至使纱线与筒管顶端相碰摩擦而产生毛羽。同时,纱线也易被刮擦而形成棉结。若钢丝圈太轻,纺纱张力小,气圈过大而使纱线与隔纱板相碰撞而产生毛羽。
(3)络筒工序是毛羽增加最多的一个工序,其原因主要是络筒各机部件对纱线的摩擦而造成的。络纱速度随络纱速度增加毛羽呈增加趋势,要合理选择络纱速度。络筒工序还要保持络纱通道内的所有元件完好、光洁,避免棉纱在运动过程摩擦、产生静电,导致棉纱毛羽增加。
4、温湿度及其它因素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湿度是影响毛羽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由于各种条件变化的不稳定性,很难量化它对毛羽的影响,只有从长期的监测中才能看到它对毛羽的影响趋势。
湿度大,则纤维体积膨胀,透气性差,单纤维强力提高,纱线在相同条件下耐受强力提高,耐摩擦力提高,毛羽有减少趋势,因此,在细纱,络筒工序适当增加加工环境的湿度,有利于毛羽的减少。
纱线自身相互摩擦也会产生毛羽,从细纱机上落下的管纱或已络成的筒子纱在退绕、运输、储存过程中相互摩擦亦会产生毛羽。所以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轻拿轻放,尽量减少毛羽的产生机会。